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壹六九章国联决议(1 / 2)





  确认救出爱莲娜之后,王绍屏就完全不管美国政变的后续发展。因为他得面对更棘手的挑战,那就是全力争取国联的支持,让新佔领地置于国联的託管之下。

  王家这次动作如此大,一口气吞下苏联滨海区、东西伯利亚和日本北海道、琉球与台湾,除了建立广大的根据地,避免陷入中国内部纷争,让机器生化王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之外,对外来说,与其说是报復,不如说是恫吓。除了吓阻日、苏之外,还希望能恫吓其他对华利益虎视眈眈的列强,让他们能收敛一点,为王家未来成长和带动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多争取一些时间。

  不过这次行动的确有点搞过头,日、苏有没有吓到,是不是停下对王家覬覦,这还有待后续发展来证明。但在东亚有着殖民地利益的英、法反而真的恐慌了,而且还不是好的那方面地效果,反而可能採取忌惮之馀的反扑。尤其是两国在国力上逐渐衰退的情况下,虽然不会直接诉之武力,但运用各种合纵连横的外交力量来遏止王家势力与影响力继续的扩大,则是必然的发展。这可以从,战事开始没多久,各种势力的阴谋诡计就开始蠢蠢欲动,得到证明。

  有鉴于此,如何安抚列强,成为王家外交方面的重要课题。如果说,同时攻击日、苏,是王绍屏一时衝动的决定,那么申请国联託管就是王家深思熟虑的结果。当然王绍屏自己没那本事想那么多,基本都是仰赖小咪原始码升级之后的人工智慧光脑理性分析的结果。反而是长辈团在王绍屏稍稍解释之后,立刻看清这点,全力支持这样安抚列强的方案。毕竟当前世界正处于经济动盪时期,委身在列强能控制的势力范围之下,能带给它们一种错觉,觉得事态似乎还没严重到完全失控的地步。至少削弱日苏两国在东亚的蚕食鲸吞,维持亚洲现有均势,避免中国崛起,继续保有列强远东利益的目的很明确地现在就能实现。至于养虎为患?操纵国联的列强根本不把一个古老家族放在眼里,要不是刚好发生经济大恐慌,各国忙于处理内政,并得仰赖王家经援,这些列强当中掌权的政客们,一致都认为自己的国家能一口就把这个世界首富的家族吃乾抹净。因此对于未来,他们不仅自信能继续掌控局势,而且认为可以从这块託管地获得一些额外的好处。

  譬如法国,本身正陷入政治上多党斗争的动盪,中央政府没有统一的共识,但稳定东亚局势的看法仍是主流。虽然忙于内政党争,怕有任何意外,各方势力也不轻易表达立场,纷纷对于王家发动的战事採取了观望的态度。不过,当王家一提出国联託管的议案,即便外交方面有关单位仍在努力将苏联引进国联,以便平衡东欧局势之时,各派政治人物檯面下仍立刻开始运作,促使执政党赶紧採取承认王家在国联託管下的统治权,争取对法国有利的託管条件。

  英国方面,在绥靖主义渐萌芽的情况下,内阁的共识很简单,就是期望能在多方都不得罪的情况下,能够保持东亚现状。明白的说,虽然对这场战争没有任何评论,但英国政府仍不希望放纵王家成为东亚另一个不安定的因素,即便它们现在没有实力运用武力遏止当前战事,但他们认为未来透过对日、苏的援助,可以将战事无限延长,最好打得三败俱伤,让远东均势仍大英帝国的掌控之中。

  但他们没有料到战争结果一面倒,很快就结束。王家不仅获胜,还顺利佔领两国广大的土地。这完全在英国那些老奸巨猾政客的意料之外,一时之间,英国内阁也慌了手脚。不过,当贾米森将王家决定申请国联託管的消息传回来时,英国内阁的反应…该怎么说呢?不算松了口气,但也对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的未来稍感放心。王家连佔领来的土地都要国联託管了,在英国大部分阁员看来,王氏集团并没有对英法东南亚殖民地有着更过分的要求。

  但英国对于这个世界上忽然出现强大的武装仍充满忌惮,无论是不是国家势力,都让英国深感威胁。即便王家要求名义上国联託管佔领地,仍无法完全放心,毕竟王家主张的是託管地是由王氏集团实质治理,而非国联派员管理。为此,英国内阁全体阁员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英国毕竟政局相较于法国稳定,党争并不严重,于是他们再度召开内阁特别会议来讨论这件事。会议在西敏宫的国会大厦里进行,所有内阁成员全员到齐,希望能讨论出立场一致、切实可行的具体政策。

  会议一开始,和王家打过交道,并且关係不错的张伯伦就开口说:「国际联盟54个会员国不是铁板一块,不要说德国在那里上跳下窜的为王家游说,法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在这件事情上,他们倾向有条件同意,不会和我们採取一致行动。虽然檯面下的法国各派政客小动作不断,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多要点好处罢了,我们无法寄望在法国找到反对这件事的盟友。甚至我个人认为,身为世界首富,王家随便甩个好处,法国政界很快就会一致举双手双脚赞成了。最糟的是,我们也无法阻挡神奇杰克手中挥舞着黄金去游说中南美洲那些小会员国。我相信,这件事只要一进入大会表决,肯定会高票通过。我们现在摆明反对,只是平白无故得罪这位世界最有钱的人和他背后的庞大家族罢了。」一向主张英国得把精力摆在国内和殖民地稳定上,甚至后来对德国的扩张也採取绥靖政策的财政部长张伯伦,坚定地表达了,不赞成英国在王氏家族申请案上採取公开的反对立场。

  真正掌握内阁权力的枢密院议长鲍德温这时则开口说:「英国不怕得罪任何人,但我们得专注英国的利益。的确,现在和王氏集团起衝突对英国不利,但不代表英国不能在获得利益之外,缺乏政治智慧地思考出其他方法,来抑制这位东方潜在对手的成长。

  据我所知,由于希特勒上台之后,重新武装德国的倾向非常明显;法国前总理,现任的外交部长约瑟夫?保罗?邦库尔正在透过苏联驻法国全权代表多夫加列夫斯基,和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儘快建立两国政治军事同盟,把德国、法国、比利时三国保证互不侵犯的『罗加诺公约』从西方延伸到东边的苏联边界去,形成德国、波兰、苏联三国保证互不侵犯『东方公约』,而且希望继续拉我们作保。只不过由于德国和波兰强烈反对,无法马上成功,当然我们也不必淌这趟混水。但邦库尔的另一项提议就很有趣了,他邀请苏联加入国际联盟。绅士们,我们可以不反对法国的这项提案,甚至私下给予支持,作为交换,让法、苏和我们在王氏提案中和我们在某些方面合作,你们觉得如何呢?」

  鲍德温是曾经出任财政大臣及两任英国首相的保守党政客,他与邱吉尔都是毕业于哈罗公学的知名校友,两人关係一向很好。在未来没多久,麦克唐纳将因健康恶化而辞任首相,按原歷史发展,他即将出任第三任首相。而当他一接任首相就大力提拔邱吉尔,他和邱吉尔与共济会都往来密切,而且两人都是对外关係当中的鹰派。

  只是他比邱吉尔冷静,而且更加老谋深算,他知道英国对新一次的欧战全无准备,因此希望尽量拖延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甚至运用通过印度自治法案来摆脱印度独立运动的纠缠,让印度国大党允诺,在二战爆发后仍全力支持英国参战。

  但却因此引起英国国内哗然,认为他放弃英国殖民地当中皇冠上最闪亮的明珠。再加上英王爱德华八世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退位风波,导致他最后必须提前退休。但他退休前,推荐的竟是张伯伦取代自己,而不是好战的邱吉尔,因为他希望进一步争取时间,让英国整军备战。可惜事与愿违,英国当时内外交困,张伯伦又一昧深信外交力量能抑制德国的扩张,白白浪费鲍德温争取的备战时间,甚至导致鲍德温事后也饱受指謫。

  虽然他后来的一联举措,让他时不我予,最后名声受损。不过,现在他提出来的这个方案,倒是一计妙招了。让法国邀请苏联进入国际联盟,这样法国即使不反对王氏申请案,也算反对了。而苏联如果在託管案表决之前,提早进入国联,那么这件託管申请案会怎么发展,英国就不用独自烦恼,能打的牌就更多了。难怪英国在近代史里能赢得知名「搅屎棍」的名号,就是因为英国政客擅长搅乱世局混水的人才辈出,而且真的名不虚传啊!这也是英国以英伦三岛能独霸世界三百年的立身基础。

  鲍德温的妙计刚出,身体非常不好的首相麦克唐纳咳嗽了好大一阵子,连财政大臣张伯伦都站起来替他拍背,帮他舒缓一下,结果让鲍德温的提案没有立刻表决,功亏一簣。而麦克唐纳在稍微好了些之后,喝口茶开口说:「我赞成议长『专注英国利益』的说法,那么我也请大家想一想,目前王氏集团佔领地是国联託管对英国有利呢?还是放任王家独自自行佔领?主导苏联加入国联,长期来说,对英国是有利,还是有弊?提醒一下在座各位绅士,国联并没有大家想像中的强大,且具有强制性。即便我们在当中有极大话语权,所能影响的,不过是它的下属组织和託管地,对会员国的各自决定,并没有太大约束力。」虽然麦克唐纳逐渐失去掌控内阁的实际权力,但他并没有失去首相该有的智慧,一开口就重新把主导权掌握回到自己的手中。虽然没有说明白,但话语中却彻底表达他的智慧:「託管地有影响力,但对新会员国没有。当中的利益,请大家想清楚。」

  保守党的殖民地大臣菲力浦?坎利夫?李斯德爵士抢在又打算大放厥词的邱吉尔前面说:「我们当然是支持託管案,这样我们就能假借国联名义监控王家在这一大块土地上的所有行动,如果没有这个名义,王氏集团也不会把这块土地吐出来,而且他们在那里干嘛,我们完全不知道!至于苏联一向是自由世界的劲敌,虽然加入国联是孤家寡人,但总是出现唱反调的傢伙,那还不如把美国拉进来,还好一点。」

  保守党第一海军大臣博尔顿?艾利斯?蒙塞尔爵士也紧跟着说:「对!我也支持託管,但我们得争取王家同意这些佔领区非武装化!」但他忽然又觉得自己异想天开了,在日本、苏联急于夺回这些「失地」的情况下,怎么可能非武装化呢?所以他马上又补充说:「至少要让国联驻军,或者王家可以成立自卫队,但得接受国联派驻军官团监督,这样或许我们还能得知王家在军事技术上的祕密。」在座的内阁大臣纷纷点头,表示同意託管,算是对英国在亚洲殖民地的安全上了一道保险,至于拉美、苏任何一国入伙,则完全被忽视了,谁会想让这两个超级大国加入国联这个英法能独自操纵的国际组织呢?这让鲍德温感到顏面尽失。

  在大家纷纷赞同前两位对託管意见的发言之后,自由国家党的外务大臣约翰?西蒙子爵这时开口说:「假若大家都赞成国联託管,那么接下来的麻烦就是适法性的问题,我们该用哪一条国联规约呢?对于非主权国的王氏集团,我们又该怎么定位呢?还有託管不可能永远,这些佔领地未来该如何处理呢?是自决独立?还是归给某个国家治理?」他说完这些实质性问题,内阁大臣们又开始头痛了起来,因为法规的适用性的确关係到英国的直接利益。

  尤其这些大臣再怎么是外交白痴也很清楚,一旦英国赞同这些佔领地由国联託管,那代表着这些地区将有机会秉持着1918年1月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和平原则当中的「民族自决原则」进行最后归属的公民复决。毕竟国际联盟託管地是指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国际联盟规约》的第22条而成立的一些区域。而这条规约就是英法等一战战胜国利用威尔逊的民族自决原则、公正解决殖民地问题等主张包装出来,目的在于支解敌对地同盟国殖民地与保护国时,有名正言顺的依据。虽然当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承诺只在欧洲范围内,实行民族自决权。但后来这条规约几乎遍及全球战败国的领地与殖民地,难道只准英法放火的引用,不准王家点灯的落实吗?

  即使英国想用国际联盟直属託管的理由来新创法条也不可行,因为直属託管也有前例可循。例如国联本身曾直接管治萨尔15年,后来仍经该地区全民公决回归德国。即使目前国联还直接管辖治理着德国和波兰争议的但泽自由市,但在座的每一位都知道,最终仍会有「最后解决方案」,而非永久託管。(事实上,但泽自由市的託管时间由1920年11月15日至1939年9月1日止,一开始是与波兰为关税同盟关係,后仍被纳粹德国以武力收回。)当然国联託管不一定得先讨论「最终方案」,如果英国现在非得让王家的佔领地找个主权国来託管,那德国和波兰不就会因为但泽市归属立刻打了起来?但如果真让王家在这些土地上建立政权然后最终独立的话,那东亚的局面会变成怎么样呢?所有英国阁员忽然觉得背脊发凉,全身起鸡皮疙瘩。

  正当内阁集体陷入沉默,努力思考当中得失之际,一直找不开口机会的邱吉尔把握住这个空档,自心满满地说:「当年我们扶植日本对抗帝俄和苏联,又扶植大清帝国制衡日本,难道我们现在就不能这么做吗?不敢明目张胆的扶植苏联、日本,难道不能协助中国南京政府收回这些『失地』吗?据我所知,王家是以日苏非法侵略取得不当领土为由申请国联託管,而他们现在佔领的土地不是当时中国的失土,就是藩属国,我想南京应该会很有兴趣的。还有,我记得1928年,台湾有个民眾党向国际联盟控诉日本在台的总督府以鸦片膏买卖所得为日本本国的财政收入。国际联盟之国际鸦片调查委员会还在1930年2月19日派遣委员三名、两名书记抵达台湾进行调查。这一切还是目前国联秘书长,也就是即将卸任返国出任我国驻义大利大使的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亲自过问的,我想这个民眾党应该也可以给神奇杰克找找麻烦吧?除此之外,日、苏在自己原有土地上经营的应该不是一年两年,出现个游击队、反对党什么的,应该也不难吧?」邱吉尔可是为了这次会议下了苦功准备,但是一开始都找不到机会表现,这下终于让他感觉有点扬眉吐气了。

  外务大臣约翰·西蒙子爵听了邱吉尔的话之后,接着他的话提出自己地疑问:「扶植游击队、反对党这些还好说,我们也算驾轻就熟。但我记得派驻王家特使贾米森爵士说过,南京政府的真正统治者蒋先生和杰克王关係很好,他们之间也有特使居中联系,我想南京政府不一定会按照我们的意思办。」

  邱吉尔不屑地哼了一声,本来想点燃他心爱的雪茄,但看到首相先生又开始咳嗽,他忽然想起了这任内阁为维持首相健康,大家不得吸菸的规约,心里咒骂了一句:「老不死的傢伙,赶快下台吧!这样我才能继续好好吸我的雪茄,没有雪茄,我哪有完美的灵感?」

  即便心中对自己的地位不够高,必须迁就其他人感到有点不爽,但对这次的议题,邱吉尔可是有备而来。他收起了雪茄菸,清清喉咙地说:「南京政府?大家可能都不太注意sis(英国秘密情报局)的报告,先不说最近杰克王和蒋的关係非常紧张,光是南京内部各种派系对王家纷纷下手这件事就足够让我们从中作文章了。还有,sis还有一份已经证实的消息,中国共党的党中央已经流窜到川南和西藏的边界附近。如果南京政府不肯配合的话,透过西藏,难道我们不能给南京政府也找找麻烦吗?假如国府还是那么不听话的话,那我们就给他们大麻烦!」

  所有阁员听邱吉尔这么一说,忽然又觉得适法性是小问题,王氏集团身分也没关係,甚至这些託管地的未来也不会形成多大威胁,甚至整个东亚好像都还在英国的掌控之中。于是纷纷盛讚邱吉尔是东亚通,对远东十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