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贰三四章派系隐然出现(1 / 2)





  安抚蒋百里这位大爷,算是一件大工程。王绍屏本来想的很简单,就是把治疗他心脏病的疗程拖一拖,然后塞一堆军事教材给他,从陆军到海军,再到空军,最后再任命他为满庄高等军事学院校长。这样总可以用够长的时间,慢慢改变蒋百里的态度,让他留在自己的阵营里。对于这种超级名人,王绍屏真不想用洗脑的方式,那多没成就感啊!人家穿越,不是都虎躯一震,各路英雄来拜,他老是用洗脑的,这算怎么一回事啊?逊毙了嘛!

  更何况依据蒋百里一生的歷史来看,他在原时空并没有死忠、或愚忠愚谁的现象,所以更让王绍屏多了一点把握。蒋百里从1906年回国开始,他先入幕赵尔巽;后又投奔过同学良弼,当过满清禁军管带;辛亥革命之后,还受当时担任革命方浙督的同学蒋良簋邀请担任浙江总督府总参议。

  但民国肇建,他又获授业师廕昌举荐,替袁世凯主持保定军校;才干没三年,又因为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加入蔡鍔护国军。

  蔡鍔一死,在军阀混战期间,蒋百里又先后为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等人做事。最后虽然加入国民政府的阵营,却又被自己的学生唐生智反蒋连累,被关了近九个月。

  在王绍屏想来,以这样的的经歷,要用诚意留住这位战略天才应该不难。但不料,王绍屏错了。先是拖延治病一事,很快就被蒋百里识破,住院不到一个月就要求手术,甚至为了提早进行医疗,甚至说出「尽快手术,不论风险如何,生死自负」的话来。

  王绍屏一想到这个人曾经为了军校用度不足而自杀明志。就不敢再拖延,直接用医疗舱将他的心脏病治好,又顺便给他们全家一人一罐强健剂,让他们家强化体质。当然不用手术这件事,就用最新的电疗技术瞒过去,甚至拖延疗程也是用这项新科技正在进行临床实验,不敢立即用在他身上来推托。

  还好,蒋百里没有多深究背后原因。反而是王绍屏非常好奇蒋百里为什么急着把病治好呢?原来是因为,他听到2月14日原本那场只是解除汤玉麟兵权的突击任务,最后竟然演变为中日衝突。他急着想把病治好,好回南京,申请带兵上战场。结果他没想到,治好病了,但战事也在这几天之内就结束了。

  王绍屏知道原委之后,立刻使出第二招。他果然被王绍屏的第二招所以迷惑,留在满庄,研读那些堆积如山的教材。但出乎王绍屏的预料,他在几个月之内就已经将这些新知识融会贯通,而且多次通过训练舱模拟训练的各项测试。

  幸好,他愿意接受留在满庄高等军事学院,担任校长一职。并全心全意地投入大批交换军官的回训,和新晋军官的训练工作,连七月七日台北的大阅兵都不愿参加。

  大家应该猜到了,七月七日中日大战爆发,他再次想离开满庄,向王绍源提出辞呈。王绍源刻意拖了一、两天,然后告诉他:「蒋校长,我们北方的战役很快就结束了,如果你愿意,我向台北呈报,让你去东北担任收復瀋阳的指挥官。我认为你回南京,也没机会上战场,不信你打封电报向南京申请看看,如果你能获得指挥任何部队的权限,我就不拦你…。」蒋百里想想也有道理,于是发了封电报给委员长。

  那个时候,南京已经开始对王家百般提防,这封电报甚至都没呈报给委员长看,直接就被军政部陈部长扔到废纸篓里:「开什么玩笑?我们国军还缺将军吗?怎么可能让一个没上过战场的文职中将带兵呢?」

  随着南京的婉拒,东北战事的结束,蒋百里开始陷入焦虑当中。王绍源将此一情况呈报给台北,王绍屏才想起手上有这个天才战略家。刚好又和梁敦厚达成协议,于是让王绍源问问蒋百里愿不愿意担任收復蒙古第二路军总司令。

  蒋百里这时才知道王家竟然在华中战场胶着的时刻,还另外开闢战场,再度和苏联交手。一开始他打算透过王绍源,劝阻王家这么做:「王秘书长,现在中国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你们怎么能另外挑起边衅,在没打败日本人之前,又去惹苏联呢?」

  王绍源笑了笑:「蒋校长,你觉得我们王家会怕同时和日、苏两国同时作战吗?」蒋百里一愣,忽然想起了前不久王家为了报復日、苏联手偷袭南洋老家,攻下两国偌大的领地,于是不解地问:「我都忘了你们之前北打苏联,东抗日本人。那么为什么上海现在还会搞成这样呢?」

  王绍源苦笑地回答:「蒋校长,你觉得中央会让我们王家势力进入华中吗?即便我们一片好心…。」蒋百里点点头:「是囉,以委员长的个性,怎么样也不会让任何人插手中央的势力范围。唉!好吧!去蒙古也好,起码佐梅不会太为难…。」

  蒋佐梅原名佐藤屋登,她就是蒋百里深爱的日本妻子。多次中日衝突,都让她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还好她来到充满国际化的满庄之后,并没有任何人会继续为难她,而且还能从事她擅长并热爱的医护工作,在满庄医院担任护理长一职。甚至在这个吃货的天堂里,她还能吃到道地的北海道家乡菜。蒋百里经常在佐梅脸上看到久违了的笑容,多次内心挣扎着,自己是否真的要离开这里?!

  老实讲,蒋百里半推半就地留在满庄,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迁就自己的妻子。但是当他为了上海战事,精神陷入焦虑的时候,蒋佐梅就毅然决然地劝他返回南京,谋求指挥一军的机会。蒋百里已经知道中央不会允许他这个身上明确打上王家烙印的人,返回南京任职;加上佐梅的家乡也已经成为自由联盟的一部分,她的家人还受到自由联盟的特别关注与保护。所以现在,当他面对王绍源提出远征蒙古的邀请时,只略为考虑一下,就点头答应了。

  「蒋校长,这个满庄军校校长的职务,我给您留着,在你凯旋之后,欢迎您回来。」王绍源热情的握着蒋百里的手,恳切地说着。蒋百里也点点头,欣然接受了王绍源另外的期约。随后就和邓丽珪一起,带着王绍源为他准备的生化教官组成的司令部成员和部分满庄新成立的部队,告别了家人,奔赴寧夏前线。至此,王家才真正多了一名智将和比另一位「永远的蒋校长」更加厉害百倍、真正投身军校教育建设的「蒋校长」。

  在搞定蒋百里这位大爷的同时,王绍源还得同时搞定几位大爷。如果大家还有印象,当年杨度的兄弟姊妹杨钧、杨庄加入王家阵营时,曾回湖南拉拢了一批当地的名人良才却失意于政坛的人,如:张炯、杨柏轩…等人。随着王家势力的开展,他们聚拢了更多人,包含一开始锁定的谭伯羽和闕汉騫,在王家内部形成另一个派系,被俗称为湘潭派。

  几个月下来,湘潭派在军人方面大有斩获,先有保定二期的朱耀华,他本是谭延闓旗下湘军第6师师长。北伐结束后,随着中央整编计画的开展,部队缩编为18师54旅,朱耀华从中将师长被降为少将旅长。不过他并不介意,而且立刻投身于民国十九年对共党的第一次江西围剿。不过,在龙冈战斗中,因为上层指挥失当,加上引介自己入伍的姑父张辉瓚为了难得地「扶杂转正」(杂牌变成中央军嫡系)的机会,和公秉藩第28师互相争功。结果中了共军的计谋,导致两个师都全军覆没,张辉瓚还被共军割下了头颅。

  朱秉华的54旅,因为奉命留守东固,而得以倖存。中央曾说要以他的54旅为基础,重建18师。但只派了很多中央官校出身的军官来54旅任职,重建18师的动作,却只闻楼梯响,迟迟未见下文。

  214中日衝突后,一心想要在战场上搏个出身的朱耀华,遂在乡人岳森的引荐下,来到满庄。随他来的还有同乡、保定二期同学,时任52旅旅长戴岳。

  戴岳算是比较惨,他的52旅在龙冈一役全军覆没,最后化妆成农民逃脱,仅以身免。逃出共军的掌握之后,接着被委任的都不是正规军,在浙江一带辗转,几乎把几个县城的保安警备司令快干遍了。有点心灰意冷的他,正打算辞职回乡办学。没想到这时时来运转,同时获得保定砲科三宝施北衡、冯鹏翥、刘超常三人的邀约,让他前来满庄担任自走砲师师长一职。未料,他还没出发,朱耀华也发来邀请,邀他一起上路,前往满庄。

  引荐朱耀华的岳森,在王家的湘谭派当中,来头并不小。他是杨度同门师弟,都曾师从国学泰斗王闓运,所以也是杨钧、杨庄和曾昭吉的小师弟。离开授业师啟蒙之后,就读于湖南陆军兵目学堂。尚未毕业之时,就曾与黄兴密谋反清。当他接获杨钧的妹妹杨庄邀请时,正担任50师师长,也在江西剿共。也是在江西剿共的时候,有感于上司指挥不当,所以一接获杨庄的邀请,就立刻辞职,从江西远赴满庄。他还带来了他兵目学堂的同学,曾一起跟随蔡鍔去广西桂林筹办过陆军学堂的谭道源和雷飆两人。

  谭道源时任22军军长,但真正幕后指挥的是何应钦,他的权力不大,所以鬱鬱不得志;雷飆更糟,他在军政部担任主任参事,根本是个间缺,而且还有个谣言说要把他调往被戏称为养老院的军事参议院担任研究参议。所以一接获老同学的邀约,当然立刻跟着奔赴满庄。这批人的到来,充实了湘谭派在军方的实力。

  而曹錕的姪子,保定一期毕业的曹士杰,也奉曹錕指示,到处招揽同学旧识。来投奔曹士杰的保定一期的同学还不少,有步科李树春、苏炳文;骑兵科龚浩、张鉞、郑润成;砲科荣臻、魏益三、李兴中;和工程科张定璠等人。

  其中龚浩是湖南人,苏炳文是辽寧人,其馀都是曹士杰的直隶同乡。苏炳文和郑润成的经歷更是特别,918事变发生时,两人组织黑龙江抗日救国军在东北狙击敌军,后来不敌退入苏联,之后在王家军攻陷东西伯利亚时,全旅官兵二千四百馀人被王家礼送回国,于是两人遣散东北原籍官兵,带着剩下愿意继续当兵的,跟着他们俩到了满庄,投奔正在大量招贤纳士的曹士杰。他们这些人开创了保定派,并和后来投奔过来的黄埔派分庭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