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第297节(1 / 2)





  月华已经大学毕业了,她如今也分配了一个不错的工作,此时她和石头坐在杨大奶奶他们的炭炉旁说话。

  见狗蛋过来,石头招呼他坐下,三人有说有笑的,康嫂瞧见这一幕后转头对杨继康道:“我记得狗蛋小时候老欺负月华,现在长大了,感情倒是不错。”

  “小时候看大人怎么做,孩子就学,没教好;长大懂事了,明辨是非,自然就不会干糊涂事儿。”

  杨继康说着,又见乐乐带着年年在那搞什么东西,于是赶紧喊了一声,结果乐乐和年年撒腿就往杨继西家跑。

  “这孩子干啥呢!”

  杨继康操心得很,几个孩子里,就乐乐越长大越调皮。

  过了年,孙玉兰一家三口就回城了,年年走的时候拉着团团一直哭,哭得团团眼睛都跟着红了。

  杨继西用三轮车拉着他们去县里车站,孙玉兰上车前,对送他们的杨继西道:“姐夫,这些年,爸妈那边麻烦你们了。”

  “说啥话呢,快上车,外面冷。”杨继西说。

  孙玉兰笑了笑,冲他挥了挥手。

  不久后,孙大哥和孙玉兰同时给孙父他们寄了汇款单回来。

  现在寄钱都是用汇款单了,不在信封里装钱,不安全。

  拿着汇款单去公社或者是县里的银行都可以换钱。

  孙父拿着两张汇款单也不知道怎么操作,杨继西正好要去县里送鸡蛋,便带着他一道去了县里,顺便把钱给取了。

  “五十块钱,他们是要干啥呢。”

  一共五十块钱,孙父摸不清孙大哥和孙玉兰的意思,于是回镇上后,杨继西给他们都打了电话,孙父和他们说了话后,才知道咋回事。

  “他们说因为常年不在家,也没办法照看我们,所以卫国和玉兰每个月一人出二十五块钱,给我们的生活费。”

  现在工人的工资是一百多一个月了,五十块钱不多不少,对于在下乡有地有菜的老两口来说,其实钱是很够用的。

  “孩子的一份心意,收下吧,咱们就是用不完,那也能给孩子们存着。”杨二奶奶说。

  “是这个道理,”孙父点头,“我可知道在城里住着,喝一口水都要给钱的,不像咱们山里,喝的山泉水,只要不大旱,就有水喝。”

  从那个月开始,每个月孙玉兰和孙大哥他们都会寄钱回来,而且只要是过节,都会给杨继西一家寄来很多东西,孩子穿的,老人喝的,都有。

  杨继西和孙桂芳明白,他们这心意是啥,所以在知道不好拒绝后,二人也时不时寄出去一点家里的东西。

  比如茶,比如鸡蛋,比如麻辣兔啥的。

  桃林的鸡越发肥美,杨继西宰了几只后,给孙家,杨幺妹,还有杨继春几家人分别送了一只过去。

  周家那边也有,杨继西过去的时候,周文柏也在家。

  他已经没有跑车了,本来下岗人里面没有他,但是他把名额让给了一个好兄弟。

  “他当年救了我一命,这个人情,就是拿再多的钱都谢不了的。这次他就在名单上,我想着我们家有小卖部,日子也过得不错,所以商量后,我主动离开,让他留下。”

  周文柏夹起椒盐花生吃着,面前摆着一瓶啤酒,杨继西面前没有酒,就是花生和茶。

  杨继西闻言冲他竖起大拇指:“表哥你这事儿,许多人都做不出来的。”

  “我只是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再说我也不会闲着,我准备开一家土鸡灶,你们不是养了那么多土鸡吗?正好我也不用愁进货的事儿了,还能保证是地地道道的土鸡。”

  周文柏笑道。

  “土鸡灶是啥?”

  杨继西好奇问道。

  “就是一张桌子,中间是锅,就炖土鸡,”周文柏比划了一下,“吃了几以后,那汤里还能煮菜,我跑车的时候,见过这种吃饭,生意还不错。”

  “成,我今年桃林的鸡有一百来只,我老丈人他们又在给我孵小鸡了,可我这点货,根本是供不上你那边的,怎么也要两年才能保证供货无忧。”

  杨继西想了想说道。

  “生意还没上,”周文柏笑眯眯地摆手,“哪有就说供不上货的了。”

  “提前祝表哥生意兴隆。”

  杨继西端起茶敬了一下笑道。

  “那就同祝了。”

  周文柏哈哈大笑。

  周大舅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听见大儿子的笑声,忍不住也跟着一笑。

  旁边的周二舅和周三舅还在说起昨晚上看的那电视剧,里面是怎么怎么的精彩,谁又是坏蛋啥的。

  这电视好像要晚上开才是好的,白天的时候他们不会开电视。

  九月,团团也去县里读书了。

  家里就杨继西和孙桂芳二人,他们一同出去干活儿,一同去捡鸡蛋,一起回家做饭吃,只有晚上来看电视的人多了,家里才热闹些。

  躺在床上的孙桂芳抱着被子叹了口气。

  “怎么了?”

  杨继西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