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的八次奇妙人生第46节(2 / 2)

  噗噗嘟哝了两声,转了个身,继续睡了。

  那手脚翻腾的样子活像一条健康又精力无限的鱼。

  特别适合这样炎热慵懒又漫长的夏日午后。

  如果,能一直这样看着他,直到未来有一天,他也进入青春期,不适合和妈妈太亲近为止……就好了。

  看着他成长,去体会所有妈妈的烦恼。

  可惜现在已经是一个奢望了。

  为了避免自己太过伤感,又深陷入到对自己身患绝症的绝望中去,李如洗立刻切断自己的思绪,不再想这个问题。

  于是不由自主,思绪又回到郑直书的事情上去。

  毕竟,她替他生活了好几天,还开了迄今为止开过最长的长途。

  那种疲累和无望,单调而枯燥的感觉,也算是刷新了她的人生记录。

  她离开之后,郑直书他们会如何呢?

  肯定要继续好好照顾郑父,直至他康复。

  这个病康复期不算长,但也远远不止十一的七天假。过了这七天,郑直书怎么办?继续请假?能请下来吗?

  总不能丢下做了一辈子农村妇女,在紧要关头说不上话也顶不起来的郑妈妈自己照顾郑父,就这么回去上班吧?

  请护工?

  一来是太贵,对于已经要承担不低的医疗费用的郑直书而言,恐怕未必能轻松拿得出来。

  二来其实郑妈妈倒是能做好郑父的日常护理,就是和医生沟通及决断比较成问题。

  偏偏郑家还没什么靠得住的亲戚。

  李如洗叹了口气,郑直书的困境,是很多远离家乡和父母,在外工作的游子可能遇到的。尤其是独生子女。

  有的,比这还要严重。

  她忍不住往深远想:

  如果,情况如郑直书一开始经历的,回家后,他父亲已经去世,那么,操持丧礼之后,他母亲该怎么办?

  留下她单独居住显然不太靠谱,也不人道,那么,郑直书只能将她带回去。

  单独给她租房显然也不合适,那就只能和他们一起住了。

  他们现在住的是丈人丈母娘的小两居,就算丈人丈母娘同情他妈妈丧偶,让她住,接下来呢?

  生活习惯差异姑且不说,首先是带孩子的问题。

  婆婆都过去一起住了,还让丈母娘带孩子,让婆婆闲着,显然太过分,谁都接受不了,那么,让婆婆带孩子,被外婆带惯了的孩子肯吗?丈母娘舍得吗?

  还有,郑妈妈一个传统农村妇女,她带孩子的方式必然和潘曼曼有天壤之别……

  怎么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

  还有孩子日渐长大,屋子不够住,也是个问题。

  进也是错,退也是错,左也是错,右也是错……

  到最后,只会所有人都满腹委屈和不平。

  当然,现在郑父没有死,但不代表情况就一定好转了。

  首先是郑直书没有时间照顾父亲的问题。

  让潘曼曼来肯定更加不可能。

  其次,医生说,有一定可能性转为慢性肾炎甚至尿毒症。

  李如洗虽然不内行,但也知道尿毒症是很麻烦的,慢性肾炎也是极难治好的。

  后续治疗怎么办?

  如果要持续做血液透析,这个花销是很可观的,足以把经济基础薄弱的郑直书夫妻俩直接压垮。

  等到所有的收入都要成为公公的医药费时,潘曼曼还能这么贤惠吗?

  而且持续性的治疗,定期去医院,这些交给郑母担起责任也是很有难度的。

  接他们老两口一起去住?

  肯定只能祖房,毕竟不合适住亲家的房子。

  治病在那里治,郑父的农保应该就完全用不了了,这又是一笔负担。

  郑直书的家庭和生活只有被拖垮一条路了。

  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不乐观的。

  最好的情况就是郑父完全康复,那么,郑直书的生活在经过这一系列身心交瘁,伤筋动骨的变故之后,又可以回归往常的正轨。

  最好是能维持这种暂时的平静至少五六年,让他能先安安心心买房。

  只能求上天保佑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