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7节(2 / 2)


  对于想要出卖家族, 让家族成为他们踏脚石的这些人村民们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惜, 只觉得一阵后怕和不寒而栗。

  差一点, 要是族长和族老们没有发现他们的狼子野心,让他们去投奔了鲁王, 可想而知还留在齐地的他们会受到齐王怎样的猜忌。

  更别说他们还是王善文那边的人, 想要对正统的嫡支取而代之,这就更让王家族人们感到厌恶。

  对比王侯, 王家的实力并不强, 这么一折腾, 还不得散架了,这在想要安稳过日子的族人们看来更是罪不可赦的事情。

  “把他们抬回去吧, 死了就埋了,没死以后也不准踏出王家村半步。”王淳之看了一眼他们道。

  那些人的耳朵已经听不到任何的声音, 自然也就没有听到王淳之对他们的宣判。

  族中的行刑人自然不会对他们手下留情,一轮棍棒下来,他们的身上已经皮开肉绽,鲜血淋漓,他们不知情的家人对他们恨铁不成钢道,“王善文给了你们什么好处让你们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你们做事之前怎么就不想想家里人呢。”

  他们对已经死去的王善文心里充满了恨意。

  因为凡是受到家族惩罚的人几乎都没活下来的可能性。

  果不其然,那些人当天晚上就彻底的咽了气, 这个结果那名善字辈的老者一点也不意外。

  是夜,室内灯火通明,王淳之过来见他,老者笑着道,“村长,那些族中的害群之马死了,我这算不算将功折罪?”

  要是可能,他还是不想死的,要不然也不会用那些人探路。

  人老成精,从一开始他就想好了退路。

  王淳之并没有因此软化态度,“族中已经让人去取那些东西,你还是祈祷它们的数量能够减轻你的罪责吧。”

  那名善字辈的老者不由一愣,而后开始苦笑。

  是他想当然了,以为族长年纪小就会好糊弄,却忘了之前他处决那些人时的果决,如果不是他身上还有价值,恐怕也步了那些人的后尘了。

  想到这里,他也不再动什么花花肠子,而是正色对王淳之道,“族长放心,以前是我糊涂做错了事,好在没有对家族造成太大的危害,要不然我们就是死也难辞其咎。”

  “是我们猪油蒙了心,走错了路啊。”

  “小的时候,总是想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心里总觉得是族中亏欠了我们,因为在我们善字一辈那些年长的人心里面,自己小时候住的房子是很大的,身边有着成群的仆人伺候着,山珍海味,绫罗绸缎,应有尽有,心里那种得到又失去的滋味啊,是现在年轻一辈们理解不了的。”

  从云端跌落人间是什么滋味?反正不是甜的。

  如此强烈的落差造就了一些人心里的不平衡,从而一步错,步步错。

  当然,其中更有利益的诱导,要不然他们也不会一坚持就是那么多年。

  “族老们也都是善字辈的人,却没有像你们一样极端,他们有的人比你们还要清楚那种滋味,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维持着家族的运转。”王淳之说道。

  说出来的话让老者心中更加愧疚。

  “族长,希望我们家族在你的带领下能够恢复曾经以往琅琊王氏的风光。”老者由衷道。

  王家现在才到四五辈,自然谈不上什么以往的风光。

  老者说的是数十年前,在琅琊这块地界上立足的王氏家族。

  那个琅琊王氏被称为顶尖世家之一,后来却因为一次站错了队遭到了来自朝廷的清洗,家族优秀子弟眼看就要遭劫,家族很有可能受到重创,所以琅琊王氏一看形势不妙,为了避祸,就举族全都南下去。

  北方其余的顶尖世家也因为朝廷或者战乱的原因一块南移。

  至此,北方这块顶尖的世家全都离开到了南方去。

  如琅琊张氏、李氏什么的小家族们这才纷纷有了冒头的机会。

  各个小型世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北方出现,所以琅琊王氏的出现一点也不让人突兀。

  可实际上,现在的琅琊王氏就是之前那个琅琊王氏的子孙后代。

  俗话说狡兔三窟,更何况那些积年的世家呢。

  在这个动不动就诛九族和连坐盛行的时代,那些世家们怎么可能会把鸡蛋给放到一个篮子里。

  现在的琅琊王氏就是那个大的琅琊王氏从家族里面分出一个支,如王善才老爷子的父亲和那些族老们的父辈们,大都是王家一族的嫡次子,嫡三子的存在。

  原本他们应该是四处分散的,为的就是给琅琊王氏在外留下血脉,不要求他们能有祖上荣光,只求他们别断了王家的血脉就行。

  可是在外面单打独斗日子可比在家族艰难的多,很少会有族人能一直支撑下去,那些分散在山东这片地界的王家族人们隐晦的碰头一合计,觉得与其分散实力让他们以后的子嗣们未来泯灭于人群,还不如他们聚集起来,组建另一个王氏。

  当时王善才老爷子的父辈选定的就是琅琊这块,这里是琅琊王家的祖地,这支又正好是嫡系出身,那些分散在山东这块的王氏族人就把王善才老爷子这一支奉为嫡支,他们则后退一步成为了旁系。

  这就是现在琅琊王氏的由来。

  它就像是一颗大树身上掉落的种子,依靠着大树原有的底蕴而生长,却又是一个完整而又独立的存在。

  这是一个全新的琅琊王氏,虽然和已经去了南边的琅琊王氏隐隐之中还有联系,但是他们的关系早就不复曾经的亲密,去了是客,再不是主人。

  在外,两个琅琊王氏更是不能相干。

  所以这个小的琅琊王氏才几代人,就已经具备了世家丰厚的藏书底蕴和实力,也因为要撇清关系,所以那个琅琊王氏的族规不能照搬过来,一切只能他们自己慢慢摸索。

  上字辈人离开家族的时候,善字辈不少人已经记事。

  从锦衣玉食的世家公子一下子变成了要在乡间耕耘的泥腿子,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了的。

  不过也因为一下子从规矩森严的世家变成相对自由的耕读之家,才让他们心里能够升起对嫡支取而代之的心思。

  就像老者所说的那样,这要是在南方的琅琊王氏家里,他们连念头都不敢升起。

  现在之所以会如此窝里横,无非就是这个琅琊王氏太过弱小了,弱小到连自己人都会心生轻视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