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女配她三辈子孤寡第66节(1 / 2)





  同时廖启昌请封世女的折子也又被拉出来讨论了。

  大概现在的京都,除了日常之外,只有皇太子死而复生和女子的财产和立户的事情议论最多了。

  而西北这边,虽然时隔了三年,这西北地界总算是里里外外都握到了姬长恒和周明妍的手里了。

  这一趟草原之行不管是对于姬长恒还是周明妍来说,都是异常伤身的。

  正好西北冬日不好赶路,两人就在罗醮城住下了,一边修养身体,一边和孟抚江、姚申以及瞿鼎一起将西北这一块的民生好好捋一捋。

  而大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女户的事情落实了。

  事实上西北边境因为常年有冲突,青壯伤亡很大,基本家家都是寡妇当家,绝男嗣更是普遍存在的。

  所以西北这一块反而是女性地位最高的,主要若是这不许那不许就没干了,没有男人必须女人出来干。

  西北这边官府为了安抚当地军士,吃绝户这种事情是严厉打击的,并且极力鼓励寡妇再嫁,对于传承这方面,更多的还是看感情而不是单只看血缘关系。

  而西北这边的寡妇若是没有男嗣,又不想改嫁或者回娘家,那就过继一个孩子,也不拘是男是女,官府更不会追究。

  西北地界寡妇多,孤儿也多。

  姬长恒和周明妍推进女子立户,私有财产和独女继承权在西北这一块地方几乎没有遇到阻碍。

  至于说更进一步,有儿子的人家也让女儿同样拥有继承权,两人压根连提都没有提。

  便是在生产力已经进步很多的第一世,重男轻女的家庭,默认财产大头应该儿子继承的也比比皆是。如今的生产力放在这里,女子的生育条件放在这里,这种法令完全是空中楼阁,便是真的强压下去也不会有人执行的。

  倒不是老百姓天生的重男轻女,而是老百姓天生知道哪个更合算。

  儿子力气大,能干活能打架,折损率低,耐x操耐磨。

  女儿力气小,能干活,但是干重活少,能打架,但是拼命的那种有威慑力的少,生产有危险,折损率高。

  哪个合算一目了然。

  那么自家当时留合算的,不合算的用别人家的,至于自己家不合算的女儿怎么办?那就尽量榨取所有价值然后送给别人家再换一笔财富。

  这才是需要重劳力和兵源的低生产力社会,男尊女卑的根本原因。

  若是哪一天生产力能够提高到,模糊男女性别所导致的天生界限,那么男女平等才能真的实现,否则都只能改善。

  …………………………

  这些一波推下去之后,姬长恒才开始给京都写折子,至于推广法令的原因也很合情合理,就是西北常年征战缺少青壮,然后就是各种法令光是朝堂上众位大人吵是吵不出个所以然,不如选几个地方试行几年看一看结果。

  最好的试验点就是常年和别国有冲突的边境地带,未免一地的数据不够,希望朝廷能在各周边边境推行。

  这个法令做好之后,姬长恒和周明妍就被拉着各种开会,听取报告,顺带要钱。

  一开始的周明妍:放手干,有钱。

  后来的周明妍:咱们该节省的还是稍稍节省一点。

  不管是第一世还是第二世周明妍都最讨厌开会了,但轮到自己开会,才发现,无聊讨厌的不是开会,而是没有效率无意义的会议。

  西北这边大家凑在一起商量,西戎那边也没有直接不管,虽然风雪十分吓人,但是对于草原上走惯的人来说,只要不是灾害的那种暴风雪,依然是畅通无阻的。

  最多就是慢一点,消耗大一点。

  这对于周明妍来说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由愿意带路的西戎人和专门走西戎的董家商队成员领路,加上高额的赏钱,姬长恒和周明妍盖了章的国书就送到了阿瑟尔将军和阿贝尔汗王的手里。

  至于其他势力,还要往西就太深入,而且说不定还是她抢过的,周明妍直接选择了无视。

  至于说皇太子的国书算不算数,那必须算,因为出京的时候姬长恒手上有好几份皇帝盖过玉玺的空白折子,虽然没有经过几位宰辅的手不能算正式的朝廷公文,但是以大周的名义表个态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周明妍对萧追云的老婆苏哈娜还是很有好感的,虽然立场不同,但也不希望这位很有想法,并且执行力度满分的西戎贵女,因为担忧或者惊吓伤到了身体。

  本着人道主义对孕妇的关怀,她是要第一时间让她知道萧追云的生命安全是没有问题的,并且诚邀她开春过来和他们一起进京都。

  同样是西戎人,同样是俘虏,萧追云和西戎王也是完全不同的待遇。

  “主要是听她的意思,瓦塔格真的很有钱,苏哈娜有钱,她爹阿贝尔汗也有钱。”周明妍一直觉得自己非常有钱,但是真正开始在西北搞基建搞生产才发现钱真的是不耐造,这还是大部分达人都不用她费尽心机挖角,可以直接朝廷征令的结果。

  至于姬长恒这边,他开始更早,投入的行业更加烧钱,尽管皇太子之尊,现在也没好到哪里去,大家都是捉襟见肘。

  当然也有好消息,那就是能磨熟料铁渣的水利大磨坊已经初步建成了,如今只剩下最后调试了,就连试验品的水泥也都已经搞出来了。

  李玄恩和墨倾这夫妻俩真不是盖的,不但夫妇俩一头扎进去,还联络了师生故旧,如今在香坛县的研究院已经搞得有模有样了。

  接下来就是让这夫妇俩好好带一带几个项目,并且做好交接,因为来年开春之后,这夫妇俩和其他绝大多数人都是要跟他们回京都的。

  猫冬是一件非常温暖的事情,对于周明妍来说腻着姬长恒,一天天的也不觉得无聊,更别说还有那么多事情要做,而对于十一月底没了房子的百姓们来说,日子居然过得比以往都要好了。

  因为他们从官府哪里拿到了证明,去任何一家旅店住宿都能得到每日十文的补贴,这要是一家子包一个大通铺,那就约等于不花一分钱。

  特别是董氏名下的客栈脚店都有那专门给普通百姓的大通铺大炕,每天只要加两文钱,就有热腾腾的火炕取暖,连冬日里准备买皮子做皮袄的钱都能省下了,对于老人和小孩子格外友好。

  而那些有房子没有住房补贴的,也还有董廉价的蜂窝煤可以取暖,来年还可以请那些花钱学砌炕手艺的匠人给家里盘个炕。

  对于西北这个他们出生成长的家乡,他们自然是觉得哪儿哪儿都好,但冬天也是真的冷,现在有了炕,有了蜂窝煤和配套的炉子,那他们的家乡就更好了。

  有了炕之后,暖房种菜也能搞一搞了,炕上孵小鸡也能试一试。

  当然周明妍只负责提出设想,实施自然有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