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本卷序章 天王府里的美人提议(1 / 2)

本卷序章 天王府里的美人提议

“江南好,

到此莫须愁。

山色湖光归一览,

英雄儿女各千秋。

吟眺好登楼。”

垂柳之下,湖畔的鹅卵石在阳光和水影的映照下,如同浮在水上一般,明暗之间摇曳不定,一双玉足欢快地踩在圆石之上,一边吟着《江南好》的词句,一边向前奔去。

柳条拂动之间,一位高挽着青丝长发、身着白色轻纱的妙龄女子在光影中婷婷而立,她驻足转身,青丝随风飘动,微扬的发丝在阳光中显得更为迷幻轻柔,伴着粼粼的波光和如同梦境的湖光之色,她就像落入凡间的仙子,被精巧的画工描摹在这里一样。

“天王,”那仙子向前舒展开双臂,文秀而谐趣地对面前的人说道,“这首《江南好》,我吟了上阕,该您对上下阕了!”

这时,一位穿着宽大纱袍的中年男子赤足从鹅卵石道走了过来,他牵着那女子的手,用一种带着粤腔的语调说道:“黛盷,你的这首词似乎是近人的新词啊,拿这个来朕对接,看来是成心要为难朕啊!”

这位自称为“朕”的男子正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和他一起吟诗的美貌女子被他唤作“黛盷”,她是枞阳会宫乡的执教名医张逸民次女,因生在书香门第,所以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早在闺中便在当地远近闻名。

咸丰三年的时候,枞阳的清廷官员因查办一桩劫案无果,所以向百姓加派征赋,以图弥补亏空,张逸民领导乡民群起向官府反抗,于是被清廷捉拿关押,后被太平军所救。当时洪秀全由于连年征劳之故,患了眼疾,张逸民因医术高超而被荐入天王府为洪秀全诊疗,于是得以和洪秀全直接接触。后来,洪秀全闻得张氏次女才貌出众,于是经过几番媒说,终于在咸丰四年五月间迎娶入宫,赐名“黛盷”。

黛盷自幼生得一双美目,加上其父工于眼科,所以从小调理用药,明眸瞳神更是摄人心魄,所以洪秀全取“眉目”之词,为她取名“黛盷”,并且自娶她入宫后,几乎时时不离左右。

清咸丰四年七月初三(公元1854年7月27日)的傍晚,洪秀全和黛盷还保持着蜜月期的甜蜜习惯,照例在这时到天王府里太平湖畔携手相游,并照例每天要对诵诗词,以示爱意。

“看来,”黛盷嫣然一笑,“天王是对不上这首近人的词句了?”

望着美人融融笑意,洪秀全顿时觉得自己年轻了许多,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当年执书少年时意气风发的年代,他一手揽住黛盷的纤腰,让她的脸贴在自己的肩头,傲然笑道:“你真以为朕对不上了?你听着:

江南好,

姚氏构凉庄。

山堞如陈青玉案,

湖楼犹认郁金堂。

帘卷藕花香。”

黛盷听罢,娇嗔道:“看来臣妾是难不住天王了!”

洪秀全得意地笑道:“本来我对这些近人的词没什么兴趣,只是这些日子要修建天王府,所以就找了一些应景的词句,让那些工匠们了解一下什么叫诗意!”

“哦?”黛盷眨着大眼睛问道,“张汝南正是天京人氏,他的《江南好》词里倒是对江南风物颇有见的!”

洪秀全点了点头,说道:“天王府的前身是清妖的两江总督府,以前清妖的乾隆皇帝来江南就在这里住过,所以景致倒是不虚!”

“乾隆在这里住过?”黛盷奇道,“怪不得这里的规制与其它官衙不同呢!”

洪秀全稍有思索,说道:“那位皇帝到处乱题诗,修建天王府时,那些工匠们为了铲掉他的诗也费了不少的工夫!”

“哦!”黛盷突然想起了什么,“我想起来了,《江南好》里倒是有一首说乾隆的!”

“诵来听听!”洪秀全握着她的手,温言说道。

黛盷边想边诵:

“江南好,

第一是行宫。

辇路草长含晚碧,

御街花嫩发春红,

驻跸记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