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章财政盈余(2 / 2)

赵桓终于被张浚说服,三十万贯钱,就算扩充十倍也不过三百万贯钱,扩充一百倍,也才三千万贯钱,刚刚是财政盈余的零头。

以这么富裕的国家,对新拓之地免税,以拉拢民心,也不是不能接受。

征税只是为了树立官府在当地统治的权威,让当地百姓知道自己如今所属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

谈到铸币,赵桓记起来这笔铸币大部分都是三司借给了朱旗银行。

这说明大宋内地都需要大量的货币,以投资发展。那这片新拓的土地,货币应该怎么解决?

赵桓问道:“燕云以北,人口虽然只有八百余万,但也是近千万人,约占我朝的十分之一。我朝的帝钞如何满足这多出来的十分之一缺口?”

张浚从容的侃侃而谈,说道:“官家,财富并不只以人口计。新拓疆土虽然广阔,但其富庶程度距离我朝还相差甚远,需要的货币大概只在我朝三十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中间。”

“政事堂打算令三司铸币五亿贯,直接置换民间的各种其他钱币。”

“同时朱旗银行将在这里置办低息贷款,以鼓励商人在此间投资工坊,开设商铺。”

“攻灭金国之后,关税取消,这里将是商人们发家致富的最佳之所。他们会最积极的过来从事商业活动。”

赵桓恍然,这才想起来,对大宋而言,攻灭金国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彻底取缔了北方金国设置的各种乱七八糟关卡、关税。

大宋的工商业在北方获得了最大的原料产地以及销售市场。

难怪政事堂一直在强调吸引商人到北方来。

他们不来,北方这充裕的木材、煤炭、皮革、黄金、矿石、战马、牛羊真的形成不了财富。

会议基本到了尾声,赵桓问道:“还有个行政区划是哪里?”

张浚说道:“剩下一处是西方沿着捕鱼儿海的草原,编为东胜路。大虏之警,守在东胜。”

“两支野战军就守在东胜路南北两侧,十万精锐步骑严阵以待,防御蒙古。”

东胜路基本上也就是后世的内蒙了。

是条东北向西南的行政划分。

就如张浚所说,这里主要定位就是防御蒙古,建设前出的军事重镇,震慑蒙古野心。

驻扎了这么多精兵,这里自然不能像都护府一样,地方将领拥有大量权力。

所以虽然是边地,这里仍受中枢直辖。所有官员任命全部出自朝廷。财政、后勤则出自大宋北京。

御前会议结束,赵桓立即下诏通过了一系列的任命。

静塞军都指挥使韩世忠升为枢密副使,英国公,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驻兵临潢府,总督边事。龙骧右军都指挥使王伯龙升渔阳开国郡公、威胜军节度使,副之。

中兴名臣之一的李光担任东胜路宣抚使,总理东胜路政务,以为大军提供后援。

安排妥当北疆事物,赵桓正式率领亲征行营司班师回朝,二十万大军跟随御营返回中原,准备接受朝廷正式的大规模封赏。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