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五章获罪于天(2 / 2)

所以能仿造大宋帝钞的,只有高昌回鹘。

而且这个国家至今没有向中原臣服。

诸多因素下,高昌自然成为大宋的眼中钉,肉中刺。

国家征服了金国,偃旗息鼓,自然就将目光转移到了他身上。

车架抵达御前军器所,赵桓与岳飞在大量护卫的拥簇下,直奔军器所最深处。

不得不说,大宋人才济济,军器三司每一个机构都有个朕司之宝。

负责御前军器所的正是沈括后人沈耽。

赵桓当初见过这位才干卓著的年轻人,当年他还是负责火药作的一个基层人员。

但几年过去,如今已经负责整个御前军器所了。

有这么大的跨度,显然他身上有无与伦比的卓越贡献。

见到赵桓,沈耽立即拱手行礼:“拜见官家,恭圣万福。”

“免礼。不用多客套了,直接带朕与岳相公去看御前军器所最卓越的成果。”

军器三司之间竞争压力极大,像神臂弓、强弩是弓弩造院的强项。

南北作坊则是擅长大机器生产,冷锻甲、低温日本刀都是他们最卓越的产出。

而御前军器所被这两个同僚所逼,几乎陷入了绝境,如果不想被朝廷问责,他们只能另辟蹊径。所以拼了命的研究火药。

掌心雷、火箭、厢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流行到了全军。

但显然仅这三项根本无法维持御前军器所的优势地位,因为只要另外两家愿意,随时可以复制过去。

所以在御前军器所深处,沈耽直接展示了本司最大的杀器。

铸铜大炮!

就算赵桓不推动这项科技,以大宋注重兵器研发的传统,最迟在1163年也能把火炮研究出来。

在赵桓的推动下,火炮提前三十年问世。

而且与历史上只能射两百步的火炮不同,如今的火炮采用的是最适合的铸铜技术,每门大炮都是以金光闪闪的铜钱铸成的。

可以说眼前这门长近八尺,以两轮推动,闪烁着古铜色光芒的火炮,一门炮就价值数百万钱。

沈耽向赵桓介绍道:“官家这门铸铜炮,重一千斤,口径长达三寸,射程达两千步。用药一斤十二两,用弹三斤八两。凡炮之所中,射穿百札,声动九天。”

三寸口径的火炮,也就是95毫米口径大炮。

这口径已经不小,只要炮管能够稳定,在火药点燃时不炸膛,通过火药动力将实心炮弹扔出去,就已然成功。

而很显然,铸铜工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易炸膛,其技术成熟程度甚至超过了十八世纪欧洲的铸铁炮。

唯一的缺点就是,这炮实在实在是太贵了,一门铸铜火炮的价格至少在铸铁火炮的十倍以上。

除了大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用得起。

这等于是大宋用无与伦比的财力,硬生生用铜炮砸出了一支欧洲铁炮十八世纪才有的火炮水平。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