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九十三章柔嘉帝姬的仙女传说(2 / 2)

而对国家而言,免赋税一年更是毫无影响。

太仓内,国家有财政盈余两百三十余亿贯。

这是个什么概念,基本上相当于大宋从建国到建业之前的全部税收总和。包括农业税、人头税、商业税、国家专利等等。

中原历史上,上一次有这种壮丽场面,还要推到唐德宗建中元年,国家推行两税法。从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年末,三年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比两税法以前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还要多出百万。唐王朝的全部财赋收入达到了3000余万贯。

但与大唐的税法改革不同,大宋是改革了生产支柱。

工业化,哪怕只是初步地工业化,所生产的财富也能相当于很长时间封建财富地总和。

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女性的玳瑁发簪。

女性十五岁加笄,谓以簪束发。也就是拿根发簪插定发髻,将头发固定住。

一个正经的女子基本上都是这种打扮,所以书里、常人印象中,浪荡女子都是把头发散在胸前,用手指玩弄着发梢挑逗别人。

可是说发簪是当下任何女子都必定会有的东西。

而玳瑁发簪算是其中比较珍贵的一种,以往受制于生产力水平,一根玳瑁发簪大概需要十几贯钱。

但如今工业高度发达,大量工坊源源不断地生产发簪,所以一根玳瑁发簪地价格迅速从十几贯钱降到了七八贯钱,然后一路下跌到三四贯钱,最终到如今已经快要跌破一贯钱。

在农村里场面如何还不好说,但在各大城市里,尤其是东京、苏州、成都、泉州、扬州、杭州这种大城市里,女性绝对是衣着光鲜,金翠耀目。

讲道理,如果一名异国的平民,又瘦又黑,短褐赤脚,跟随商队来到中原,看到这些罗绮飘香、金翠耀目的诸夏淑女,第一反应绝对是自卑。

双方的差距已经显而易见的摆在了所有人面前,那些猴子一样的蛮夷、番民,根本就不敢妄想娶一名诸夏淑女回国。

她们身上普通的一套靛蓝色襦裙,一件风雅飘逸的褙子,就是这些外邦人在家乡一辈子都买不起的奢侈丝绸。

更何况,这些淑女嫁人,都是堂堂正正的带着十里红妆。

就算是讲个门当户对,他们连聘礼都下不起。

而皇室更是这其中的典型。

皇室的帝姬,尤其赵桓的长公主赵琳简直如同仙女,被他几乎宠上天了。

赵琳跟秦王赵谌一样都是皇后朱琏生的孩子,她比赵谌要小一岁。

所以她沾了赵谌太多的光,因为把秦王封到了基辅罗斯一带,赵桓这个当爹的内心充满了愧疚。自然就把大量的宠爱都转移到了这个当初跟赵谌一同站在太上宫中等候他的长公主。

导致她这个长公主二十多岁也没有嫁人。

李清照十九岁才嫁人就是老姑娘了,赵琳这个二十多岁的老姑娘却根本不担忧没人要。

因为她实在是太富有了,皇帝、皇后年年赐给给她大量的财富,贡品里的奇珍异宝每一批都会分给她大量的份额。

整个天下都在传说,柔嘉帝姬的宫殿里面,连地砖都是黄金铺成的,里面充斥着这个天下最珍贵的宝物。

别说是一个家族,这就算是哪个国家能把柔嘉帝姬娶回去,这个国家也一夜之间能够进入天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