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小娇媳第6节(2 / 2)


  张翠英冷哼一声,“不知道吧,你大哥可能是咱们大堰村的支书了。”

  这事沈建业也听说了,不过并没在意,“没谱的事儿,也不知道谁乱传的,他要能当支书,我就去吃屎。”要当早当了,咋这会儿轮着他了?

  张翠英白了丈夫一眼,“就你这样,吃屎都轮不上你。”

  沈建业惹不起张翠英不说话了,转身躺下,拿背对着妻子。

  张翠英想到大军的话,大儿媳妇已经跟萧老太说好了,大军职位一直没能变动,别人干几年总要有所上升,就她家大军一直在原地打转。

  大儿媳妇也着急,听着厂长儿子找媳妇,打听了要求觉得沈家就有个顶顶合适的,所以就先去提了一嘴。

  张翠英当时都还没想到沈婉枝,想紧着娘家姑娘来,哪知道别人瞧不上。

  这才不得已找上沈婉枝,她觉得嫁个二婚没啥,这年头工人多吃香啊,私下大家常念叨的话就是一军二干三工人,打死不嫁受苦人,农村姑娘要有出路就得嫁工人。

  前不久钢管厂还有个瘸腿的工人找了个农村漂亮大姑娘,那人还带着个孩子。

  关键这萧文韬不是普通工人啊,就这条件别人啥也找不到,也就是萧老太嫌弃前一个城里的媳妇心思太跳跃,想找个农村姑娘,勤快淳朴点。

  那样的家庭结婚随便安排个轻松的工作吃着商品粮,伺候伺候老人丈夫,不比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轻松?

  要是二妮合适别人瞧得上,她立刻让二妮去过好日子。

  不知道这家人怎么想的,“你明天找你大哥好好说道说道。”张翠英说着蹬了丈夫一下,祝春柔是没见识,她就不信沈建国脑子还转不过来。

  这层关系怎么都要搭上才行。

  作者有话说:

  哎,吱吱这个名字本来是我同学的,因为我们都觉得她名字挺可爱的,前段时间聊天还在说这事儿,她说觉得好听就写在小说里呗,还开玩笑说,说不定她能赶上个穿书。

  结果就因为一个名字竟然被人上升到各种没听过的高度,甚至说这个名字是动物的。

  听着很难过,本来不想改,但这又是我同学的名字,不想她名字莫名被人这么侮辱,所以会把女主名字全部替换,换成沈婉枝。

  第七章

  夏天天亮的早,不过天才蒙蒙亮的时候沈建国就起床了,打算先把水缸的水添满。

  现在村里的用水就靠取井水,夏天用水量大每天早晨就要去挑几桶水回来才够一天的用量。

  他的任命公告还有几天就要发了,但这些天也不能松懈,要早点出工起好带头作用。

  祝春柔见丈夫起来,也准备起了。

  沈建国却道,“春柔,你再睡会儿,早饭我起来打个火就煮在锅里了。”

  “哪用你啊,今天要去集市,我也要早点起来。”家里该补充点东西了,去供销社一并带回来。

  祝春柔一边说话,一边拿了梳子梳头发,等出了房门头发已经扎好了,梳子就暂时簪在头发上。

  沈建国取了扁担和桶,挂钩挂在桶把上出门了。

  打开了栅栏门见着邻居也出门挑水,互相招呼了一声,便一道朝水井走去。

  祝春柔先去鸡窝摸了一下,家里养了两只母鸡下蛋,手伸进鸡窝里,摸到一个热乎乎的鸡蛋,估计才刚下。

  她拿了鸡蛋转身回了厨房,给灶里生了火,拿出昨晚洗好的红薯剁成块倒进锅里,加了一小把米,盖上锅盖焖煮着。

  然后又拿了篮子进来把菌子全部捡进篮子装好,这可是幺妹儿辛苦捡来换钱的,幺妹儿已经是大姑娘了,手里也要有点自己的流动钱,祝春柔拿的小心翼翼就怕碰坏了少换几毛钱,多换点钱幺妹儿也高兴点。

  沈婉枝听到院子里有响动也醒了,说实话她自己都没想到有一天她会成为起床轻松户。

  实在是没有手机没有娱乐活动,早早的就上床睡了,人的睡眠时间一天也就那么多,时间到了自然就醒了,一天两天可能还转换不过来,时间久了生物钟自己都养成了。

  想着今天要去集市,她也没墨迹,起来照着镜子给自己梳了一条辫子是她习惯的四股辫,比三股辫好看也不容易松散,就算松一点看着也不会乱。

  沈婉枝出来的时候,祝春柔已经先喂好了猪,正准备去给两只鸡槽里加点水。

  现在养殖也是有定量要求的,养鸡不能超过三只,养猪政策是购理各半,比如养两头猪上交公社食品站一头,食品站按照生猪价格给你钱,另一头就可以杀了留着自家吃,农村是不供应猪肉的,要吃肉就要靠自己养。

  不过猪也要吃粮食才长,这年头吃不饱的人都还多,有余粮养猪的家也不多,所以养猪都不是家家能养的。

  但是养一头的居多,家里勤快点打猪草回来养,养大了吊半留半也允许,就是卖一半给食品站留下一半自家吃。

  就算留半的必须得是家庭条件好的,家里劳动力充足,工分高分得粮食多才行。

  不然那一半可不敢留,全部都得换钱,农民不像工人有工资,有票证,一年到头全靠挣的那点工分换粮,

  想手里富足点,有点钱就得靠别的,农闲挖点野菜什么的去集市,养两只鸡下蛋换平时的零用钱,养头猪年关换大钱。

  说大钱不过也是以现在的标准,沈婉枝了解了一下,一头一百五六十斤的猪公社食品站收购的价格也才四五十块钱。

  均摊下来生猪一斤三毛多,猪肉的价格却是六毛八到七毛二。

  这个年代真是不敢细想,细想真的苦。

  还好沈婉枝家现在除了她还没上工挣工分,父母和小哥都在挣工分,所以家里粮食还算够。

  母亲说今年过年大姐要带着小侄女和小侄儿回来,所以年初从公社认购了两头猪仔。

  从年初就养着,每天小哥猪草也打的勤,就希望年关的时候猪长大一点。

  上交任务那头换几十块钱,剩下一头除了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顿丰富的年夜饭,余下的就做成腊肉。

  南方这边地理环境原因潮湿温润,冬天温度也不会太低,新鲜肉不好保存,腊肉可以长时间保存,易于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