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开封府美食探案录第157节(2 / 2)


  王衡冲着她的背影喊,“不一块吃了?”

  这小姑娘吃饭香甜,光看着就叫人食欲大增。

  马冰头也不回,脚下走得飞快,“不啦不啦……”

  她一边说,一路穿桥过廊,绕过几个月亮洞门,站在二堂外头的桂花树下喊,“谢大人?”

  若她猜得不错,这会儿谢钰指定正跟户曹那边的人查阅户籍簿子呢。

  果不其然,她话音刚落,谢钰就从里面推门出来,见提着食盒的姑娘俏生生立在光影下冲自己笑,不禁也跟着笑起来。

  “进来吧。”

  微风袭来,那缀满金桂的枝桠便摇曳起来,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打着旋儿飘落,好似下了一场馥郁芬芳的花瓣雨。

  马冰便从这花雨中穿过,一进门,果然见几个脸熟的差役正埋头扒拉文书。

  听见她进来,那几人顺势抬头,揉眼睛的揉眼睛,抻脖子的抻脖子。

  “马姑娘来啦?”

  一人吸着鼻子笑道:“呦,这是我们有口福了。”

  整个开封府上下谁不知道马姑娘的厨艺跟她的医术一样好!

  只是未必人人都有口福尝到。

  正好厨房的人也送了个人的例菜过来,再加上马冰提来的蒜苗炒腊肉和丝瓜蛋花汤,满满当当摆了一桌子,十分丰盛。

  开封水产颇丰,几乎每顿都能看到一个鱼鳖虾蟹的菜,今天是醋溜小白鱼,很是开胃。

  马冰一连吃了好几口,旁边就推过来一碗汤。

  不用看就知道是谢钰。

  她舀了几勺喝,美滋滋的,哎,我做的汤真好喝!

  吃过饭后,马冰也加入了找“高发”的行列中。

  户籍文书实在太多,必须挨着看过去,翻不多久眼睛就痛了,多一个人也能快一些。

  饶是这么着,众人也是直到天色擦黑才翻遍所有户籍册子。

  经过统计,开封辖下共有十八个高发,其中年纪对得上的共计五人。

  如无意外,失踪的那个高发就是其中之一。

  事不宜迟,谢钰马上点了几个人,让他们两两一组,连夜赶往五名高发的老家问话。

  第二天上午,派出去的人陆续回来,带回几个坏消息,外加一条新线索。

  失踪的高发的真实身份已经确定,出生于一个距离开封府城六十多里的小村子。

  据他的家人说,高发十八九岁上就开始在外做买卖了,因周围的村镇不算富裕,又有地头蛇挤兑,高发就去了开封城,倒是渐渐立足。

  只是开封离家甚远,高发不经常回来,一走一年半载都是常有的事儿。

  那衙役道:“之前刘善说高发可能回家过年了,但高家人却说他从去年夏天离家后就再没回来,只是年前托同乡捎回来一包银子。”

  谢钰:“他在开封附近可有住处?”

  衙役点头,“有的,就在从刘善的客栈出发,再往外走大约十里地的一个小镇上。那座镇子是最靠近府城的城镇之一,许多做小买卖的人离家远,一时回不去,又不舍得在开封城内落脚时,都会在那里长期租住中转。”

  谢钰拍了拍他的肩膀,又对一众连夜奔波的衙役们道:“辛苦了,都回去休息吧。”

  待众人散去,谢钰又叫了霍平和庄鹏他们过来,“走,去高发的住处看看!”

  第114章 在哪儿?

  西南距离开封府约莫十来里的位置有一座城,名唤颖城。

  虽只是座小城镇,但颖城的外来人口之巨,超乎想象。

  这里不仅汇聚了大量希望以此地为跳板,跻身开封府的商人,还有许多从全国各地涌来的学子。

  开封府内的公学、名士开办的私学,甚至偶尔举办的文会和讲学,都是别处难以企及的。多少人撇家舍业,都奔赴此地来求学。

  奈何莫说在开封府内购置房屋,便是长期租赁,也不是一般人家能负担得起的。

  于是大量学子便退而求其次,在城外小镇上租赁房舍,每日往返。

  如此种种,使得颖城内部人口构成极其复杂。

  又是七月平平无奇的一个早上,镇子中心的几处巨大布告栏前照例挤满了人,有穿长衫的学子,有满身铜臭的商贾,还有打着包头的妇人,都垫着脚、仰着头,拼命伸长了脖子往里瞧。

  不多时,便有人跳到高台上,先狠狠敲了手中的铜锣一下。。

  人群瞬间鸦雀无声,都眼巴巴看着他,仿佛渴望食物的雏鸟。

  那人便清清嗓子,大声道:“开封城内诸位大人家中需粗使仆妇共计八人,要手脚麻利、机灵懂事的。另有车马行要采买毛毯若干,有皮毛商人来我这里按个手印……”

  话音未落,人群中许多妇人和商贩便面露喜色,拼命举着胳膊往前挤,“我我我,我行的!”

  而周围的学子们见又没有讲学的消息,叹息声此起彼伏,都垂头丧气地去了。

  颖城距离开封府也有段距离,不可能人人跑去蹲消息,久而久之,便衍生出这类专门跑腿儿的消息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