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第104节(2 / 2)


  不愧是程文海,这个例子举得太让人无言以对。

  偏偏还很犀利。

  一针见血。

  人类审美无法共通,没有难度系数积分的约束下,谁能保证一名欧米的裁判,不会对亚洲的选手审美偏斜呢?

  如果只是单纯刷“难度储备”,余乐可能在华国裁判面前,只需要出100%的力,就可以得到他们的认同。

  等到了亚洲裁判面前,他必须出的力就变成了120%。

  到了欧米裁判眼里,就必须150%,200%,甚至更多。

  谁能够统一裁判的审美?

  恐怕就连国际冰雪协会的会长都做不到。

  后来还是余乐说:“如果我在一场上限是270上下桥的赛场,完成450的技巧,他们会给我高分吗?如果我在人均720的跳台赛场上,完成1080的技巧,他们就算不愿意也会给我高分吧?

  这不就是我现在正在做的?”

  程文海安静了下来,想了想点头:“算了,你总是有主意的,别理我瞎比比,负能量太足……诶,第一跳分数也不错,拿了7.0分,是什么来着?”

  “720日本抓板,抓板时间太短了,担心高度不够来着,我对速度的敏感度确实差了一点,感觉在空中等了老半天才落地。”余乐看着7.0分,有点惋惜,他能够感觉到自己腾空的高度,如果能力能够跟上,再来一周就好了,“还得多练练。”

  李教练点头:“滑雪也是一个需要熟练度的运动,以后会比较辛苦。”

  余乐笑:“没觉得,我喜欢滑雪。”

  程文海吐槽:“他要是知道什么是辛苦,我还放心了,就怕哪一天睁开眼就猝……”

  余乐往后靠,用后背撞了程文海一下,程文海闭嘴。

  但后半截的话,其他人还是听懂了。

  余乐现在的成绩已经很好,在单项上,全国排名前三,这个好成绩肯定不是天上掉下来,余乐在背后付出多少努力,想也知道。

  所以能说什么呢?

  努力了就拿到成绩,这不是好事?

  不过李教练还是在暗地里想着,回头找程文海聊聊,让他劝劝余乐,成绩好固然不错,身体更重要。

  哦,对了,不知道余乐配套团队怎么样,比如营养师、理疗师等等,等回去了要和队里提一下,试试看能不能都给配齐了。

  李教练分神的功夫,余乐已经和程文海聊起了第二跳。

  “翻腾一周,转体两周,不过上的是四分之一馆,要被扣周。”

  “哦,所以只有7.90分。”

  余乐看向自己第二跳台的分数,7.90分。

  比他预期的分数低了一点点,就算口扣周,他在空中也算是完成了1080,而且还摸了一下板尾。

  第一轮的最后一跳,他1080°【萧音摸板】拿了8.35分,在摸板难度基本差不多的情况下,仅仅扣掉90°的周数,他就少了将近0.5分。

  0.5分啊!

  在跳水比赛里,分数可是以0.00,围绕小数点两位后竞争,这0.5分无论是在余乐眼里,还是在程文海眼里,都是大分了。

  因此也说明,在坡面障碍技巧里,选手选择的道具很重要。

  就如同他选择弧形桥挑战,哪怕只是做了个跨桥的技巧,裁判就给了他8.2的高分。一对比他选了“三分之一馆”,用简单的道具辅助自己完成难度分数,裁判就理所当然地先在心里减掉了0.5分。

  余乐越是解读这些分数,就越是明白自己在坡面障碍技巧这个项目里的诸多问题。

  判断力不足,还容易紧张,对夺分项不敏感,很容易侧重一处的时候,疏忽其他部分的表现。

  总之还需要继续训练,参加更多的比赛,让自己在这项运动里,真正变得从容。

  余乐在总结自身的优缺点,程文海就开启夸夸模式:“快快快看三跳,8.65分!!牛逼了!!是不是今天单个区域最高的分数啊?”

  余乐却说:“周晓阳肯定比我高。”

  李教练想想:“第一名那个吗?他最后一跳拿了9.00分。”

  程文海肩膀垮下来,余乐笑:“看吧。”

  程文海不高兴了:“为什么啊?我记得你跳的是1204,反向落地好不好?不是三周,是三周半行不行!”

  “转体只有两周半,虽然反向落地,但我也是没抓板。”

  程文海眼睛一瞪:“卧槽!你怎么会忘记抓板?你下次再忘记,直接大头朝下算了!”

  要不是李教练在,余乐得和程文海逗两句嘴,现在他只能乖乖解释:“我不是忘记,是因为我没有把握,这个动作已经是我的冒险尝试,抓板很容易出现失误。”

  程文海没说话,用余光看了李教练一眼。

  李教练听到余乐的解释,表示理解的点头,见没人说话,就附和了一句:“余乐的决定也没错,全程和区域分,都到最后了,总得顾一头。”

  接着他粲然一笑:“这不全程分就拿下来了嘛。”

  随着他说话,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最后的手写分数上。

  第一街区:8.50分

  第二街区:6.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