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二十四章新发展(2 / 2)


  划起来,感觉船有些飘,而且有些倾斜;升起帆之后,这些现象更加的明显。好在没有什么明显的漏水。

  新船是这样,都会有些大大小小的毛病。船匠们把毛病记下来,准备回去改进。

  上了岸,山山自己倒是没什么,几个保镖却是受不了了,刚才在船上一直忍着,上了岸立即哇哇大吐(内地的坐不惯海船)。山山本想关心下小道姑,很是狗腿地端过水碗和手巾,可是人家东西接过来了,却是淡淡的,还说了谢谢。

  临走山山将军给老船匠说了以后的任务:改进这艘船,然后再找人试航;然后就上更大的船,1000料吧,这样的船勉强可以航行远洋了。

  另外山山将军还有个设计,就是在研究所搞个水池,新船正式下水之前都用比例模型在水池里试验一下,大多数缺陷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这就折腾了一整天,晚上山山将军搂着清兰和月英睡得好香,却没有那方面的欲望。

  第二天山山又奔了钢厂,现在钢厂已经有两台炉子投产,小规模生产了一批“百炼钢”,虽然质量不太稳定,甚至报废了一些材料,可大部分还是成功了的,虽然算不得太好,可也不次于市场上出售的同类产品了。

  其中的一部分又找了铁匠重新锻造过,质量又有所提高,出来的产品,山山叫它们“精品百炼钢”。

  拿着弄出来的样品,山山道长就出去推销去了。

  到了将作监,监正出来接待了。这监正是个技术宅,本不愿理会这些迎来送往,可是张山山现在的地位颇高,礼仪还是要到位的。

  老监正出来施礼,让了座上了茶,就问所为何来。山山道长也没废话,就叫人把两大块“玉虚百炼钢”和“精品百炼钢”拿了上来。

  这老头一看眼睛就亮了,上前看了又看敲了又敲,面露欣赏之色。也别怪他大惊小怪,这时候的大宋太缺好钢铁了,就是那所谓“百炼钢”,一年的产量不过几千斤,真正的供不应求、稀缺货色,而且价格极为高昂。

  对于他们造军械的,最需要的是好的材料。比如做火器,如果铁不好就容易炸膛,没办法就必须把火器壁造得很厚,重的几乎搬不动。

  有些精巧的东西,像短弩,不可能通过加大体积来解决强度问题,所以材料的品质就很重要了。

  抱着铁块子像抱儿子似地傻琢磨了半天,老头才想起旁边还坐着个爵爷呢。老头整整衣冠坐下,强挤出许多笑容,恭敬说道:“张爵爷能搞到这种百炼钢?我们将作监可以大批量订货的,有多少要多少!特别是这种精品的。”

  山山爵爷一直在看着这老头研究铁块子也没催他,一个技术宅的心情他还是能理解的。听老头讲话,他笑道:“老爷子哎!我怕你吃不下!一年十万斤呢!明年还要更多!”

  “十万斤…”老头儿被吓到了,一下子出溜到了椅子下面,一时“被痰迷了”(中风)差点死过去,还麻烦山山爵爷耗费内功给一顿抢救。

  其实十万斤已经是保守数字了,不过五十吨而已,后世一个乡村土高炉一年都有百多吨产量呢。

  老头可算是清醒过来,问了价格之后,在那掰着指头算了半天他能拿出多少钱,后来连账房先生都找来了,算了半天颤颤巍巍非常惭愧说道:“那个…爵爷,小号拨款有限,只能吃下4万多斤…”

  于是山山爵爷就和非常惭愧的老头签下了一年供货四万余斤的合同。

  其余的完全就都可以给自己的军火公司了,这能造出不少火器强弩呢。

  回去和老孙一说,老孙差点也没到椅子底下去。他们的工艺先进,成本比外面低得多,可是价格却是卖的市场价,那十万斤得挣多少钱啊…

  醒过来的老孙满嘴的唾液和大鼻涕,都没擦嘴就张罗着要卖房子卖地---去造新的钢铁厂去。

  山山一把拉住他,告诉他新厂选址最好在马鞍山,因为浙江本身的铁矿没多少储量,很快就不够他们用的了。厂子临近马鞍山的话,运钢铁总比运矿石省钱省事。

  (作者新浪微博:网络作家蓝吹雪。欢迎光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