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57节(2 / 2)


  可是回过头的时候,刘邦一眼看到了子婴,一开始就觉得眼熟,子婴在他看过来时与刘邦垂拱作揖,刘邦回过头看多了一眼,越看刘邦越觉得子婴眼熟了,立刻追问道:“这位是,这位是?”

  “秦王子婴。”刘元冲着刘邦咬耳朵的说,刘邦直接唬了一跳,“他,他不是,不是……”

  刘邦是想说当年项羽不是杀死秦王子婴了?怎么这人还会出现大这里,这莫不是假的?

  “这一次我能追到了项羽还多亏了他。”将子婴给项羽指路专门指到了沼泽的事告诉刘邦,刘邦一听看向子婴的眼神更不一样了,“来来来,你也是立了大功的。”

  子婴听到这话小步地上前,朝着刘邦再作了一揖,“不敢,不敢。”

  “你能侥幸活下来亦是极好,我与项羽不同,我无杀人之心,你只要安分守己的,天下必有你的容身之地。”刘邦伸手拍拍子婴的肩膀如是说。

  安分守己这四个字包含得够多的了,刘元一眼看过刘邦,必须得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刘邦本就是极聪明的一个人,如今是越发的聪明了。

  “必定谨记汉王的教诲。”子婴当年在咸阳宫迎着刘邦都能卑躬屈膝,如今更是可以。

  “元儿你将人都安顿好了,有什么事等以后再说。”刘邦似乎也觉得这个时候并不是说破子婴身份的时机,因此只将人交给了刘元,刘元应声,刘邦即往帐中而去,张良同样看了一眼子婴。

  当年齐地刚刚乱起刘元就想利用子婴了,没想到一直没用上,到最后子婴倒还是无意中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刘元朝着张良露出一抹笑容相送,回头朝着琼容道:“先生你也得去,正好让他们都瞧瞧你的厉害。”

  路,刘元都想好怎么帮琼容铺路了,琼容岂有不配合的道理。

  “去,一定得去。”琼容心里憋着的一团火正愁找不到机会发泄!好机会送上来,琼容必须得去。

  刘邦召人议事,本来一群早就想跟刘邦好好商量商量将来事的人都赶紧的聚起来,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

  刘元进去的时候正好听到张良大一字一句反驳道:“若按项羽册封各路诸侯,诸将各为其主,若有一日再有一个人如汉王一般联络天下各路诸侯以攻于汉王,当如何?”

  ……这是说到以后王朝到底是按秦皇帝而定还是按项羽那样由自己称霸却分封各路诸侯而掌之?

  刘元一走进来,人都不自觉得地给刘元让道啊。

  有什么办法呢,刘元是杀死项羽的人,那是立下首功者,更别说这些年来刘元在后方打起仗来那叫一个所向披靡,就算知道刘元年纪尚幼还是个女郎 ,帐中也无一人敢小看刘元。

  “依军师所见是要行暴秦之制?若似于秦,天下人岂不以为汉王似秦一般?”一个老头吹胡子瞪眼睛的指出这一点,他们当初都是反秦的人,总不能这秦亡了他们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巴巴地效仿秦朝。

  “郦先生所言未偿一孔之见。”刘元和张良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出这话来,话一出来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张良和刘元的身上,而两人也同时对视一眼。

  “军师请说。”刘元礼让之,她也想听听张良的想法,且由张良先说。

  张良与刘元作一揖而道:“秦王暴虐,非是秦政之错,秦法虽然苛刻,然赢政称帝,不以分封诸侯而令天下九州皆知帝王而不知于侯,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所司其职虽有相互制衡却也只听命于帝王,此制可循之。”

  便是觉得秦所然灭了六国,于六国是大恶也,但是秦制确实可效仿之。

  刘邦想了想也觉得甚是,看着张良似是听说完了,刘邦看向刘元道:“元儿你怎么看?”

  好,到刘元说话了,刘元道:“秦亡六国虽然于各国的贵族而言是可恨的,但对天下的百姓来说,天下一统意味着再也没战乱,打了几百年仗,百姓如今最盼的就是太平,再也没有战争。”

  “遵循古制以分封六国贵族听起来好像挺好的,可是诸位也别忘了天下各地起义皆在秦始皇死后。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没有人敢动一丁点不臣之心,但是秦始皇一死天下各地都是揭竿起义之士,不过都是惧于秦始皇是灭六国的人,可一但这个人死了,他们害怕的人也将不复存。神龟虽寿,犹有尽时,更何况是人?”

  “说到秦之暴虐,因此叫天下之人都揭竿而起,至于项羽今日之败,既因其不遵仁义,同样暴虐,也与其失信于天下之故。百姓们之所以会支持阿爹,将士们会愿意追随阿爹,因为他们并不想再分崩离析,他们要的是太平,是安居乐业。项心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我们辛辛苦苦的打赢了项羽,是准备将来再继续打另一个项羽?”

  “再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若是分封六国的贵族们,敢问各地百姓是要听贵族们的还是听阿爹的?”

  “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那还是阿爹给了权利让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执掌兵马的人。谁治下的封地,他们的人,他们的兵都只会听那个人的,这个道理我比阿爹更是深有体会。若有那一日,我们何存?”

  刘元一番话问下来,哪个不引得人深思,提起分封各国贵族的人直接闭上了嘴。

  一个张良就已经叫丽其食招架不住,更何况再加上一个刘元。

  “子房和元儿说得有道理,不能刚刚天下一统就急急地将天下再次分散。”刘邦必须是紧着自己的人,立刻认可了张良和刘元的话。

  “可是汉王许诺于诸王的话?”有人提醒了一句刘邦为了打败楚羽时许下的承诺,要封的王。

  “那是先前许下的必须得兑现,可是除了他们,绝不再封王。”刘邦连想都不想地肯定了自己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之前他答应过的话,不管现在商量的结果怎么样都不会影响刘邦从前的承诺。

  明明刘邦是反对分封诸侯了,但还是坚持之前答应过的事,叫众人听着都不禁松一口气,真是好险!

  国制这么大的事就算是议定了,有人小声地问道:“汉王要定都于何?”

  刘元想都不想地答道:“咸阳以东的长安,长安者,长治久安也。”

  ……刘邦听着这好寓意那是连想都不想地答道:“好,就长安,就长安。”

  “若是定都长安,长安的宫殿如何兴建?”长安那地方不是说不好,但是这宫殿吧是不是也要重建,若是重建的话又得劳民伤财,天下刚定这不太好吧。

  “不必,长安之内本就有宫殿,我有其中的图,只要修缮一下便可用。”琼容在这个时候出言。

  刘元这位战功显赫的女郎他们没话说,可是琼容虽然看起来不年轻了,但是一个女人竟然知道长安宫殿的图,还说修缮一二便可用,自是让人狐疑的。

  “这位是?”有人小声地询问,刘元介绍道:“墨家巨子琼容。”

  ……这个身份刘邦都不知道,乍一听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刘元,可是这是刘元介绍的人啊,怎么可能会说笑。

  就算从前刘邦不知道墨家巨子是什么人,这些年长了那么多的见识,各家的人才刘邦都见过不少了,墨家最擅长什么他还是知道的。

  想到这些年琼容做的事,刘邦都赶紧的下来,那是连忙要请琼容的,有人小声地吐了一句,“听闻如今墨家巨子是历代墨家巨子中最不被墨家弟子承认的一位。”

  “没事,就算不是墨家巨子,没有墨家的其他人相助,家师也助我良多。”刘元适时在这个时候让天下人都知道琼容是她的先生,一群都知道刘元干了什么事的人闻之嘴角止不住地抽抽。

  不是说墨家的人擅长的是机关遁甲之术,怎么还会行军打仗?

  刘邦连忙地道:“旁人怎么说琼先生那是旁人的事,元儿要是没有琼先生就绝对没有今日,琼先生的功劳我都记着,记着。”

  刘元那是将琼容做过的事都告诉了刘邦,一五一十还说得绘声绘色的,刘邦自是知道刘元的今日多得琼容一心栽培教导,方才琼容还说了会帮着修缮宫殿,这是多好的人才啊,哪怕是个女的,这也必须收入囊中用上的啊。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