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3、丫头最后的豪门晚餐(1 / 2)

3、丫头最后的豪门晚餐

刘青娘,五六岁大小的丫头片子,在上幼儿园都嫌小的年纪,却已经显露出了美人坯子的潜质,智商上也会让张洋感到自卑,就是她这段时间的运气有些欠费。

本来好好地在自家庄园内享受大小姐生活的她,却遭遇了军队的突然袭击。以至于不得不和自家老爹开始了流亡生涯。真的是好几次险死还生呐。

她至今还记得当日的故事……

跟某个家伙不同,人家小姐姐是天生的富婆,住的宅院都快赶上小城池了,不少以三室一厅为毕生追求的倒霉蛋们如果看到的话,多半会羡慕到哭。

全部是青砖的建筑群,如果鸟瞰俯视的话,有心人还能发现此地隐隐的有些防御功能,看样子四周的治安好像不怎么好,以至于主人家修个宅子都得考虑军事功能。

不知道是否是当下的流行元素,环绕在宅子四周的同样全部是果树,而且通常用来种花卉和芳草的大片地方皆是各种农作物。想必到了夏秋季节,人们的口福不错。

只是此处再好也没什么卵用了。惨事发生的时候丫头一家人正在吃晚饭。

呵呵,他们的吃晚饭活动如果让张洋见到,估计他又该猛烈吐槽命运的不公了。

没错,吃晚饭活动。以这些人的动静,不知道的估计还真以为正举办宴会呢,丫头的庞大家族聚在一起吃饭的规模其实也没比一般的宴会小到哪里去。

当然啦,跟贾宝玉家之类的大贵族肯定没法比的,至少这里的仆役们没穿绫罗绸缎。但她们手里端的吃食以及自身显露出来的仪态规矩也是不同寻常。

别以为只有高度工业化的现代社会才能享受美食哈,对于有钱人来说,除了品尝不到受时空限制而还未传过来的食物种类之外,他们吃的一点儿都不差。

谁说没有炒锅就做不出好吃的?未免也太小瞧中餐的深厚底蕴。相反,很多时候往往是更加原始的才是更加美味的,这事从很多讲究的厨师非古法酿造的酱油不选就能得出结论。

比如说蒸猪,《舌尖上的中国》报道过的美食。可他们报道过的做法又哪里会有毕生从事这个行当,最低也是专职为大地主服务的家伙更专业。

这不是后人笨,封建社会的同行单单是不用操心成本问题就已经无敌了好吗。

只吃粮食和野菜的散养家畜,保证了食材的肉质,而不是被各种饲料堆出来,压根吃不出肉味儿的玩意儿;拒绝所有激素类药物,进一步保障肉质的同时,让人吃起来异常的安心;而吃的时候才临时宰杀,则保证了最高的新鲜度。

与之相比,什么意大利或西班牙火腿简直弱爆了。

也难怪在旧时文人的记载中,有些讲究的馆子会要求在进猪肉的时候,距离多远尚能闻到肉味儿。更何况还有比某黄金榨菜更加复杂的烹饪工艺。

当然,具体的烹饪方法《齐民要术》上记载的很清楚,这里就不凑字数了。

不止是主菜呀,比如跳丸炙,比如牛乳粥,以及还有丫头最喜欢的酸奶或玉露团之类的点心,贵族在什么年代都有让普通百姓羡慕的实力。

可他们注定无法完整地享受自己面前的美食了。

大宅院遭到的袭击毫无征兆,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冲突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蔓延开来,很多庄园内的人甚至连个反应时间都没就已经身首异处。

很明显策划者对本次行动很重视,突进到院子里的兵士装备精良,战力强悍,土豪家的护院们虽然也没有白拿工资,可与袭击者明显不是一个等级的存在,更糟的是他们还没有盔甲。

等等,别被电视剧骗了,只要不是双方的实力相差太大,那大概率就是穿甲的武士能在搏斗中活下来,而这也是在很多朝代拥有盔甲都是重罪的原因。

当然,既然是土豪嘛,肯定也和只能伸长脖子等被砍的屁民不是一类生物,地主家宅院的防御功能在此时显露了威力。

进攻的兵士们自从进入此地之后,就在被迫地不断分兵,再分兵。很多时候护院们都可以在局部形成人数优势,甚至不少倒霉蛋是被突然伸出来的土枪或捕兽夹给弄到丧失战斗力的。

而且更难得的是,哪怕目前在明显颓势的时候,护院们也仍在拼命,而不是像不少电视剧中那样被吓唬两句就一哄而散。话说只能装装样子的话,有钱人咋可能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