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十五章 余波激荡(三)(2 / 2)

往日的后宫争斗令人触目惊心,但与眼下内外臣的权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这惊天大案如豆粒一般被无数人压榨,直到渗出最后一滴油水,方能躲开贪婪的人心。

而榨取油水的人无不宣扬着冠冕堂皇的理由,直接无视此案的苦主本是太皇太后亲孙的事实。

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传来,红蓼蓦然神醒。不知不觉间,她已到了乾清宫前。

只见数十名禁卫组成人墙,将上百名朝臣挡在乾清门外。

朝臣欲闯宫进谏,饶是一介文人,却也甚是疯狂,口中喝斥不断,身子反复撞击那道人墙。禁卫渐渐力有不支。

突然,人墙被挤开了一道口子,当这道口子重新合上时,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陈与言领着十多名御史已闯进了乾清宫。

乾清宫内,朱祁镇稚

(本章未完,请翻页)嫩的脸上满是不安。

内阁首辅、兵部尚书杨士奇扫了众御史一眼,劝道:“后宫之事说到底是皇上的家事,你们须三思而行。”

“天子无家事,天子的家事便是天下事!”陈与言一言顶得杨士奇语塞。

王振站在御座侧前方,怒视众人。

陈与言颇为激愤,“陛下,吴太妃乃先帝之妃,当今天子之庶母,却被人视为奴婢呼来唤去,辱及先帝,损及天子孝名,臣不解,陛下对此为何不闻不问?”

朱祁镇张皇无措地看向王振。

王振喝道:“大胆!竟敢对陛下如此无礼,分明有不臣之心!”

陈与言沉声道:“犯颜直谏实属言官本份,内官阻塞言路,可合规制?”

不待王振发声,另一御史抢上前道:“前朝、后宫须有井然的秩序,方能昭示大明森严的法度,如今皇太妃为人所伤,言官为人所胁,朗朗乾坤之下还有何法度可言!”

王振的脸色由白到红,由红到紫,额上青筋微微凸起。

“来人!藐视君上,廷杖二十!”

忽然,一声断喝传了进来。

“住手!”

随着这声断喝,一群女官簇拥着太皇太后来到殿中。

众臣无不跪伏于地,齐道:“臣叩见太皇太后!”

朱祁镇如见救星,忙离座上前施礼。

太皇太后瞪着王振,怒道:“我大明的御史、给事中皆为言官,上讽天子之失,下劾百官之过,从不因言获罪。内臣假君威而胁迫言官,想火上浇油么?留着你终是祸害,来人,将他拖出去!”

两名带刀女官应声上前,王振吓得面无人色。

朱祁镇慌忙求情道:“皇祖母饶了王先生吧,都是孙儿的不是,请皇祖母开恩!”

“先生?”太皇太后见朱祁镇眼泪都快急出来了,便缓声道:“既然皇帝有旨,你这颗头颅姑且寄在你身上,如再犯,定不会饶了你!”

王振忙谢恩不止。

太皇太后扫了众御史一眼,幽然道:“你们口口声声**度,心里可真的装着法度?后宫的事何以传入你们耳中?外官与后宫暗通消息,依律该如何论罪呀?”

众御史暗自一凛,一时无言以对。

陈与言咬咬牙,道:“启禀太皇太后,一事归一事,臣等冒死进谏,只为还皇太妃一个公道,此举是否逾法违制,有司可作详查,臣等不敢存侥幸之心。”

太皇太后微微一笑,随即看向杨士奇。

“杨卿乃当朝内阁元辅,先帝钦定的辅佐大臣,位列九卿之首,辅弼幼帝,劳苦功高。杨卿平身!”

杨士奇谢恩后平身。

太皇太后再次扫视众御史,转对杨士奇道:“杨卿,而今天子年幼,朝中百事无不因循旧制,官员黜陟须考功,须任期届满。可眼下整饬三法司的风声因何而起呀?”

众御史的目光刷地聚焦到杨士奇身上。

(本章完)

...